老人跌倒怎么办
老人跌倒可通过保持冷静、检查伤势、寻求帮助、调整环境、使用辅助器具等方式处理。跌倒通常由肌肉无力、平衡障碍、视力问题、药物副作用、环境危险等因素引起。
1、保持冷静
老人跌倒后需保持冷静,避免慌乱移动。先评估自身意识是否清醒,尝试缓慢活动四肢确认有无骨折或剧烈疼痛。若意识模糊或无法动弹,应立即呼救。家属发现老人跌倒时,不要急于扶起,应先观察其反应和受伤情况。
2、检查伤势
确认无严重外伤后可协助老人缓慢坐起,检查头部撞击、关节肿胀或皮肤破损。若出现持续头痛、呕吐或肢体畸形,可能提示脑震荡或骨折,需平躺等待医疗救援。轻微擦伤可用清水清洁后覆盖无菌敷料。
3、寻求帮助
独居老人可预先佩戴紧急呼叫设备,跌倒后按压按钮报警。社区工作人员应定期探访高龄老人,指导其学习防跌倒技巧。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描述跌倒时的姿势、着地部位及用药史,便于排查骨质疏松或心律失常等潜在病因。
4、调整环境
居家环境应保持通道畅通,移除地毯、电线等绊倒物。浴室铺设防滑垫,坐便器旁安装扶手。选择合脚的防滑鞋,避免穿宽松拖鞋。夜间保持走廊夜灯照明,床铺高度不宜过低。视力障碍者需定期验光配镜。
5、使用辅助器具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拐杖、助行器或轮椅,定期检查器械稳定性。进行平衡训练如太极拳可增强下肢力量。服用降压药或镇静类药物后需特别注意起身速度,遵循医嘱调整用药方案。营养不良者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预防老人跌倒需综合干预,日常加强蛋白质摄入维持肌肉量,晴天适当晒太阳促进钙吸收。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绊倒,雨雪天气减少外出。家属应协助老人定期进行视力检查、骨密度检测和用药评估,参加社区组织的防跌倒知识讲座,在家中安装监控设备便于及时响应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