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有什么区别
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主要区别在于起源部位、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心电图表现为宽大畸形QRS波;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伴正常QRS波。两者均可由生理因素或心脏疾病引起,但室性早搏更需警惕器质性心脏病风险。
室性早搏的QRS波宽度通常超过120毫秒,形态异常且无相关P波,代偿间歇完全。常见于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心室肌病变,也可能因电解质紊乱或精神紧张诱发。部分患者会感到心悸、心跳停顿感,频繁发作可能影响心功能。
房性早搏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可隐藏在前一T波中,QRS波通常正常,代偿间歇不完全。多见于慢性肺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心房压力增高疾病,也常见于健康人群饮咖啡或熬夜后。症状较轻,多为偶发心慌。
建议出现早搏症状时记录发作频率与诱因,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保持规律作息。若合并胸闷、晕厥等症状或早搏次数超过总心搏数的10%,需及时心内科就诊。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明确早搏性质与负荷,心脏超声可评估结构性病变。无症状偶发早搏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