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一个月了为什么还肿
脚骨折一个月后仍有肿胀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过早负重活动或炎症反应未完全消退有关。常见原因包括骨折愈合期正常生理反应、软组织损伤未恢复、静脉回流受阻等,若伴随持续疼痛或皮肤温度升高需警惕感染或血栓形成。
骨折后肿胀是机体修复过程的自然反应。骨折初期由于血管破裂和炎症因子释放,局部会出现明显水肿,通常2-3周逐渐减轻。若一个月仍肿胀,可能因石膏固定过紧影响静脉回流,或患肢长期下垂导致血液淤积。此时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每日进行足趾主动屈伸活动促进淋巴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观察肿胀是否呈凹陷性,皮肤是否出现发亮或青紫色改变。
少数情况下持续肿胀可能提示深静脉血栓或创伤性关节炎。血栓形成时患肢会有胀痛感,皮肤温度升高,触摸可发现肌肉紧张;关节炎多伴随关节活动时摩擦感和晨僵。这两种情况需要通过血管超声或X线检查确诊。若肿胀部位发红发热、按压疼痛加剧,可能合并感染,需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骨折延迟愈合也会导致肿胀迁延,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营养不良人群。
建议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必要时进行CT三维重建。可配合微波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促进静脉回流药物。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控制盐分预防水肿加重。夜间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白天穿戴医用弹力袜。若肿胀持续超过6周或出现单侧肢体周径增大超过3厘米,需立即就医排除血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