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切刀口有疙瘩怎么回事
侧切刀口有疙瘩可能与瘢痕增生、缝线反应、局部感染、脂肪液化或异物残留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针对性处理。
1、瘢痕增生
产后侧切伤口愈合过程中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可形成质地较硬的增生性瘢痕疙瘩,常伴瘙痒或疼痛。早期可通过硅酮凝胶外用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
2、缝线反应
部分产妇对可吸收缝线产生排异反应,导致局部形成肉芽肿性结节,表现为红色小疙瘩伴渗出。需由医生清除残留缝线,并配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3、局部感染
细菌感染可引起切口红肿化脓,形成脓性疙瘩,可能伴随发热和异味。需取分泌物培养后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
4、脂肪液化
肥胖产妇皮下脂肪层血供较差,术后可能出现脂肪坏死液化,形成波动性包块。需敞开引流并定期使用康复新液湿敷,必要时行清创术。
5、异物残留
纱布纤维或缝线碎屑残留可刺激组织产生炎性肉芽肿。通过超声检查确诊后需手术取出异物,术后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日常需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后擦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勤更换,如出现疙瘩增大、渗液或疼痛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复诊。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禁止自行使用含激素类药膏。产后42天复查时应重点检查切口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