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干槽症
干槽症可通过局部清创、药物镇痛、抗生素治疗、填充敷料、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干槽症通常由拔牙后血凝块脱落、细菌感染、创伤过大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创
使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溶液冲洗牙槽窝,清除腐败组织和食物残渣。操作需轻柔避免损伤骨壁,必要时配合吸引器清理。清创后可能伴随短暂出血,可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
2、药物镇痛
疼痛剧烈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氨酚双氢可待因片,但需警惕成瘾性。避免将药物直接放置于创面以免影响愈合。
3、抗生素治疗
存在明显感染时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合并厌氧菌感染可联合使用奥硝唑胶囊。用药期间禁止饮酒,疗程一般5-7天。
4、填充敷料
清创后在牙槽窝内放置碘仿纱条或含丁香油敷料,具有抗菌镇痛作用。敷料需每2-3天更换,直至创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更换时若发现敷料粘连,需先用生理盐水浸润。
5、手术修复
对于骨壁暴露超过5毫米的严重病例,可能需行牙槽骨修整术。全麻下刮除坏死骨组织,修整锐利骨缘,必要时植入胶原蛋白海绵促进愈合。术后需配合高压氧治疗。
治疗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温盐水漱口6-8次,避免使用吸管或用力漱口导致血凝块脱落。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蒸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至少2周,睡眠时抬高头部减少局部充血。若出现持续发热或脓性分泌物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