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手术之后怎么护理
肠梗阻手术后可通过胃肠减压护理、饮食调整、活动指导、伤口护理、症状监测等方式进行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有助于促进恢复,减少并发症。
1、胃肠减压护理
术后需持续胃肠减压,通过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轻肠道压力。护理时需定期检查胃管是否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引流液出现血性或胆汁样改变,需及时告知医生。胃肠减压期间需禁食,避免增加肠道负担。
2、饮食调整
术后早期需严格禁食,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随后可尝试半流质饮食,如稀粥、烂面条等。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高纤维、高脂肪及产气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肠道负担。
3、活动指导
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四肢等被动运动,预防血栓形成。待病情稳定后,逐步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活动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增加腹压的动作。若出现腹痛、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4、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避免切口沾水,洗澡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按压切口,减轻腹压对切口的冲击。若发现切口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
5、症状监测
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如是否再次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肠梗阻复发表现。监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警惕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记录排便情况,包括排便次数、性状及是否排气。若出现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复查。
肠梗阻术后护理需注重饮食管理与活动指导,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进食过快或过量。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腹部症状与切口愈合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术后恢复期间应保持良好心态,遵医嘱定期复查,确保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家属应协助患者记录每日饮食与症状变化,为医生评估恢复情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