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
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主要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病史者、老年人以及酗酒者。
1、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导致胃黏膜糜烂甚至溃疡出血。这类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弱胃黏膜保护作用。建议用药期间定期监测粪便隐血,必要时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黏膜。
2、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常伴有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呕血或黑便,严重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需定期胃镜检查评估静脉曲张程度,必要时行套扎术或服用普萘洛尔片降低门脉压力。
3、消化性溃疡病史者
既往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易复发出血,尤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溃疡侵蚀血管会导致呕血、黑便,伴随上腹痛。根治幽门螺杆菌需采用四联疗法,含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4、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消化道出血风险显著升高。年龄增长导致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轻微损伤即可引发出血。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定期检查血红蛋白水平。
5、酗酒者
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诱发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长期酗酒还会导致肝硬化,加重出血风险。典型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常伴上腹灼痛。需严格戒酒,必要时静脉输注质子泵抑制剂如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硬、过热或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遵医嘱调整可能损伤胃肠黏膜的药物;定期进行胃镜或粪便隐血检查。若出现呕血、黑便、头晕乏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监测肝功能和血氨水平。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分餐制避免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治疗后复查碳13呼气试验确认根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