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有积液是怎么回事
盆腔积液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超声检查、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
1、生理性因素
排卵期或月经期女性可能出现少量盆腔积液,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液体主要由卵泡液或经血逆流形成,通常无腹痛等不适症状,积液量一般不超过10毫米。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积液变化。
2、盆腔炎
盆腔炎性疾病可能导致炎性渗出液积聚,通常与细菌感染有关,表现为下腹坠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给药。
3、异位妊娠破裂
输卵管妊娠破裂会导致血液积聚在盆腔,属于急症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剧烈腹痛、阴道流血、休克等症状。需紧急手术止血,常见术式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术后配合注射用血凝酶止血治疗。
4、卵巢囊肿破裂
黄体囊肿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囊内液体会流入盆腔。可能突发下腹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轻度者可口服散结镇痛胶囊保守治疗,大量出血需行卵巢囊肿剔除术。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周期性出血可形成巧克力样积液,常伴随进行性痛经。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抑制内膜生长,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术后配合注射用亮丙瑞林微球预防复发。
发现盆腔积液后应避免剧烈运动,禁止性生活至病因明确。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蔬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发热或腹痛加重,需立即就医复查超声。长期存在积液者建议每3-6个月随访,监测CA125等肿瘤标志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