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肌无力怎么办
儿童重症肌无力可通过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胸腺切除术、支持治疗等方式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胸腺病变、遗传因素、感染诱发、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1、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的基础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增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浓度。常用药物包括溴吡斯的明片、新斯的明注射液等,可改善肌无力症状但需注意过量可能引发胆碱能危象。用药期间需监测患儿瞳孔变化和唾液分泌情况。
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中重度患儿,通过调节异常免疫反应减轻症状。常用甲氨蝶呤片、他克莫司胶囊等药物,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家长需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接种活疫苗。
3、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能快速清除血液中的致病抗体,适用于肌无力危象或术前准备。每次置换200-300ml/kg血浆,需配合中心静脉置管。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低血压或电解质紊乱,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4、胸腺切除术
对于合并胸腺瘤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胸腺切除术可改善远期预后。手术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或胸腔镜入路,术后需监护呼吸功能。多数患儿术后需继续免疫治疗1-2年。
5、支持治疗
急性期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日常护理应避免疲劳,分次少量进食稠流质食物。建议家长记录每日肌力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情绪波动等诱因。
患儿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活动量需根据肌力情况调整,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饮食宜选用易咀嚼吞咽的软食,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家长需学习急救措施,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定期复查抗体水平和肺功能。注意观察眼睑下垂、咀嚼无力等症状变化,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