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术后肠粘连怎么办
儿童手术后肠粘连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松解等方式治疗。肠粘连通常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组织缺血、异物刺激或感染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术后早期需绝对禁食并通过鼻胃管减压,减少肠道内容物对粘连部位的机械刺激。胃肠减压可缓解腹胀呕吐症状,同时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家长需每日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发现血性或浑浊液体应及时告知医生。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腹腔感染,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减少肠道压力,必要时静脉滴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肠管痉挛。药物使用期间家长需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3、物理治疗
术后2周起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腹部按摩,采用顺时针环形手法促进肠蠕动,每次5-10分钟。超短波理疗通过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周3次。家长需注意理疗后患儿排便情况变化。
4、营养支持
逐步过渡至低渣半流质饮食,选择婴儿营养米粉、过滤南瓜粥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每日补充20-30g水解蛋白配方粉,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家长应记录患儿每日进食量和排便次数。
5、手术松解
对于引起完全性肠梗阻的严重粘连,需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手术采用电钩分离纤维束带,必要时放置防粘连透明质酸钠凝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再粘连,家长需辅助患儿进行床边站立训练。
术后康复期应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进行3-4次腹部环形按摩,每次餐后保持坐位15分钟。饮食采用少量多餐原则,优先选择蒸蛋羹、嫩豆腐等低纤维高蛋白食物,避免糯米、竹笋等难消化食材。每日记录腹痛发作时间和性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肠管蠕动情况。若出现持续哭闹、呕吐胆汁样物或腹部膨隆加重,需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