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什么情况下做微创
胃病在药物治疗无效、存在明确病灶或并发症风险较高时通常建议做微创手术。主要有胃溃疡穿孔、早期胃癌、胃息肉切除、胃食管反流病矫正、胃出血止血等情况。
1、胃溃疡穿孔
胃溃疡穿孔是胃壁全层破损导致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的急症。当溃疡深度超过黏膜下层或合并大出血时,腹腔镜微创手术可快速修补穿孔并清理腹腔。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剧烈腹痛、板状腹等症状,需紧急干预避免感染性休克。
2、早期胃癌
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微创方式完整切除。这类手术创伤小且能保留胃部功能,但需术前通过超声内镜明确肿瘤浸润深度,若已侵犯肌层则需传统开腹手术。
3、胃息肉切除
直径超过2厘米的胃息肉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推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该方法通过电切套扎完整摘除息肉,可避免开腹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创面愈合情况。
4、胃食管反流病矫正
长期药物治疗无效的胃食管反流病可考虑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该术式通过重建贲门抗反流屏障缓解症状,适用于合并食管裂孔疝或巴雷特食管的患者。术后需配合抑酸药物过渡治疗。
5、胃出血止血
内镜下止血失败的活动性胃出血需行腹腔镜血管结扎术。常见于Dieulafoy病变或动脉性出血,术中需精准定位出血点。术后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并预防再出血。
微创术后应遵循流质到半流质的渐进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需适量活动预防肠粘连,但三个月内禁止负重。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手术效果,出现呕血、黑便等异常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