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该怎么治疗
外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止痛药物、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敏反应、耳道异物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外耳道炎患者需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或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或真菌,加重炎症。日常可用干净棉签轻轻擦拭耳道口分泌物,但避免深入耳道以免损伤皮肤。若耳道分泌物较多,建议就医由专业医生清理。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细菌性外耳道炎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类滴耳剂。使用前需清洁耳道,将药液滴入耳道后保持侧卧数分钟。真菌性外耳道炎需使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滴耳液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症状未缓解需复诊。
3、口服抗生素
严重细菌感染或伴有发热时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口服抗生素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耐药性。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可与食物同服减轻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需告知医生更换其他类别抗生素。
4、止痛药物
耳部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这些药物能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但不宜长期使用。儿童患者需使用儿童剂型如布洛芬混悬滴剂,并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5、手术引流
外耳道脓肿形成时需行切开引流术,排出脓液缓解压力。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需定期换药。极少数顽固性外耳道炎可能需行外耳道成形术扩大狭窄耳道。术后需避免耳道进水,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外耳道炎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掏耳、游泳等可能损伤耳道或导致进水的行为。保持耳道清洁干燥,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听力下降、剧烈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加重表现,应及时复诊。慢性外耳道炎患者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