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子是怎么引起的
疹子可能由过敏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免疫系统异常、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过敏治疗、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停用致敏药物等方式缓解。
1、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能引发荨麻疹或湿疹,表现为皮肤红斑、风团伴瘙痒。过敏反应可能与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变态反应有关,常见于特应性体质人群。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时需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局部抗炎。日常需避免搔抓,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2、感染因素
病毒性感染如手足口病、水痘可引发疱疹样皮疹,细菌感染如猩红热会出现弥漫性红疹,真菌感染如体癣表现为环形红斑。病毒感染多具有自限性,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真菌感染可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感染性疹子常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家长需注意隔离消毒,避免患儿抓破皮损引发继发感染。
3、物理刺激
日光暴晒、高温多汗或寒冷干燥可能导致热疹、冻疮等物理性皮炎。机械摩擦会诱发摩擦性苔藓样疹,多见于儿童手肘膝盖部位。这类疹子通常无须药物治疗,冷敷可缓解晒伤红斑,炉甘石洗剂能改善瘙痒。建议避免极端环境刺激,出汗后及时清洁,冬季加强皮肤屏障护理。
4、免疫系统异常
银屑病、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会出现特征性皮疹,银屑病表现为鳞屑性斑块,蝶形红斑是狼疮典型症状。这类疾病需系统治疗,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控制银屑病进展,羟氯喹片调节狼疮免疫。患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紫外线直射诱发皮疹加重。
5、药物反应
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可能引起固定性药疹或Stevens-Johnson综合征,表现为靶形红斑或大疱性皮损。发现药疹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重症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服用新药后出现皮疹需及时就医。
出现疹子应记录发作时间、形态变化及可能诱因,避免自行使用激素药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洗澡水温不超过38℃,选择无香料沐浴产品。饮食宜清淡,暂忌海鲜、辛辣食物。婴幼儿出疹期间家长需修剪指甲防止抓伤,衣物床单每日更换消毒。若皮疹持续扩散、伴随高热或呼吸困难,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