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怎么形成的

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婴幼儿口腔黏膜屏障薄弱等。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局部用药等方式干预。
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白色念珠菌易在口腔黏膜过度繁殖。艾滋病患者、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群体风险较高。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可能伴随灼痛感。需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升免疫力。
奶瓶或乳头消毒不彻底、成人假牙清洁不足等因素可导致真菌滋生。婴幼儿哺乳后未清洁口腔、成人吸烟酗酒等习惯会加重风险。症状为颊黏膜或舌面出现凝乳状白膜。建议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哺乳器具需每日煮沸消毒。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菌群平衡,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能抑制局部免疫力。常见于哮喘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后,或长期服用头孢类抗生素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配合使用克霉唑口腔贴片治疗。
新生儿口腔pH值偏中性,黏膜防御功能不完善,分娩过程中可能经产道感染。表现为拒食、哭闹,口腔内白膜不易擦除。家长可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抹,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婴儿口腔,避免交叉感染。
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等疾病破坏黏膜屏障后易继发真菌感染。放疗后口腔干燥者也易发病。特征为白膜周围黏膜充血糜烂。需先治疗原发病,联合使用氟康唑胶囊抗真菌,疼痛明显时可短期用利多卡因凝胶缓解。
预防鹅口疮需注意哺乳期母婴用品定期消毒,成人避免滥用抗生素。出现白膜扩散、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日常可适量食用无糖酸奶调节口腔菌群,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黏膜,婴幼儿喂养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