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哪个危险
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危险程度不同,乙型肝炎通常比甲型肝炎更危险。甲型肝炎多为急性感染,乙型肝炎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并导致严重并发症。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后通常表现为急性肝炎,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多数患者可在数周至数月内完全康复,不会转为慢性感染,也不会导致长期肝脏损害。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重型肝炎,但概率较低。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炎,慢性感染概率较高。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长期损害肝细胞,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抗病毒治疗。母婴传播的感染者更易发展为慢性感染。
预防甲型肝炎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海鲜和受污染的水源,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应避免不安全的注射、输血和性行为,新生儿及高危人群应接种乙肝疫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等检查,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