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半张脸肿了
中耳炎半张脸肿了可能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引起的并发症,需警惕颅内感染风险。主要与细菌感染扩散、局部炎症反应加重、骨质破坏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1、细菌感染扩散
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控制时,致病菌可经咽鼓管或鼓膜穿孔处向周围扩散。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可能引发颞骨蜂窝织炎或面神经炎。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脓液细菌培养调整用药。
2、局部炎症反应加重
中耳腔脓性分泌物蓄积会导致鼓室压力增高,炎症介质刺激周围软组织。可能出现耳后红肿压痛、外耳道狭窄,严重时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减轻水肿,联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
3、骨质破坏
慢性中耳炎可能造成乳突骨质溶解,引发乳突炎。CT检查可见气房模糊或骨质缺损,伴随搏动性耳鸣。需行乳突切开术清除病灶,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4、颅内并发症先兆
面部肿胀合并剧烈头痛、呕吐时,需排除硬膜外脓肿或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MRI显示硬脑膜强化或静脉窦充盈缺损即为手术指征,需神经外科联合耳鼻喉科干预。
5、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突发面部不对称肿胀伴瘙痒。需停用致敏药物,静脉推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合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治疗。
急性期应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减少咀嚼动作。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以减轻面部水肿,禁止自行穿刺排脓或热敷肿胀部位。恢复期定期复查纯音测听和颞骨CT,监测有无胆脂瘤形成或听力进行性下降。出现发热复发或颈部僵硬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