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炎的症状与治疗
耳膜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鸣和耳道分泌物,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止痛药物、局部热敷和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耳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外伤、过敏反应或中耳炎扩散等原因引起。
1、耳痛
耳痛是耳膜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刺痛或钝痛,可能放射至头部或颈部。疼痛程度因炎症轻重而异,严重时可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细菌性耳膜炎的疼痛通常较为剧烈,伴随红肿和发热。病毒感染引起的耳膜炎疼痛相对较轻,但可能伴随瘙痒感。外伤性耳膜炎的疼痛常伴随局部皮肤破损或血肿。
2、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多因耳道肿胀或分泌物阻塞导致声音传导受阻。患者可能感觉耳部闷堵,像隔了一层膜。细菌性耳膜炎的听力下降通常进展较快,可能伴随脓性分泌物。过敏性或真菌性耳膜炎的听力下降较缓慢,分泌物多为水样或奶酪样。长期未治疗的耳膜炎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
3、耳闷胀感
耳闷胀感是耳道黏膜充血肿胀或积液引起的常见症状,患者常描述为耳朵被塞住的感觉。细菌感染引起的肿胀较为明显,可能伴随搏动性疼痛。过敏反应导致的耳闷胀感可能时轻时重,与环境因素相关。气压变化时症状可能加重,如乘坐飞机或潜水时。
4、耳鸣
耳鸣表现为耳内出现嗡嗡、嘶嘶或铃声等异常声响,多因炎症刺激听觉神经或耳道压力改变所致。细菌性耳膜炎的耳鸣常伴随其他急性症状。慢性耳膜炎的耳鸣可能持续存在,成为主要困扰。某些患者耳鸣在夜间安静环境时更为明显,影响睡眠质量。
5、耳道分泌物
耳道分泌物的性状可帮助判断病因,脓性分泌物多见于细菌感染,水样分泌物常见于病毒感染或过敏,血性分泌物可能提示外伤或真菌感染。分泌物量多时可堵塞耳道,导致临时性听力下降和不适感。慢性耳膜炎的分泌物可能时多时少,反复发作。
耳膜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洗澡或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避免进水。不要自行掏耳或使用棉签清理耳道,以免加重损伤。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急性期应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不可自行停药,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