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耳道炎应该怎么治疗
急性外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急性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敏反应、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避免耳道进水是治疗急性外耳道炎的基础措施。游泳或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以上吹干耳周水分。棉签仅能清洁耳廓,不可深入耳道以免加重损伤。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真菌,保持干燥有助于缓解瘙痒和疼痛。
2、局部用药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抑制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环丙沙星滴耳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显著,克霉唑滴耳液适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用药前需清洁耳道分泌物,滴药后侧卧5分钟促进吸收。局部用药可能出现轻微灼烧感,持续使用通常不超过7天。
3、口服药物
头孢克洛分散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阿奇霉素片适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伊曲康唑胶囊针对真菌感染。口服药物需完整疗程,不可自行停药。胃肠不适者建议餐后服用,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4、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能改善耳周血液循环,超短波治疗可促进炎症消退。物理治疗需专业设备操作,每次10-15分钟,疗程5-7天。治疗时需移除金属饰品,眼部用遮光布保护。糖尿病患者慎用热疗。
5、手术引流
耳道脓肿需切开排脓,术中会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术后每日换药至创面愈合,需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需提前评估风险。术后2周内避免耳道进水及剧烈运动。
治疗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的鱼类。睡眠时患耳朝上避免压迫,勿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症状加重出现发热、听力下降时需及时复诊。愈后3个月内游泳建议佩戴专业耳塞,定期用医用酒精棉签清洁耳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