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扭伤或者是骨折
扭伤和骨折可通过疼痛程度、肿胀特点、活动能力、畸形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区分。主要有疼痛特征、肿胀速度、关节功能、骨骼形态、医学检查五个判断维度。
1、疼痛特征
扭伤通常表现为钝痛或胀痛,按压时疼痛加重但可忍受,疼痛范围集中在韧带或肌肉附着点。骨折多为尖锐刺痛,轻微触碰即引发剧烈疼痛,疼痛点明确且可能伴随骨骼摩擦感。
2、肿胀速度
扭伤后肿胀发展较慢,多在受伤后数小时逐渐显现,皮肤温度轻度升高。骨折肿胀常在受伤后立即出现并快速加剧,可能伴随明显皮下淤血,皮肤发亮或出现张力性水疱。
3、关节功能
扭伤后关节仍可进行有限度的主动活动,负重时疼痛加重但不会完全丧失功能。骨折部位通常无法承受任何负荷,被动活动时疼痛剧烈,可能出现异常关节活动或骨擦音。
4、骨骼形态
扭伤不会改变骨骼正常轮廓,肢体外观无结构性改变。骨折可能出现肢体缩短、成角畸形或异常旋转,触摸时可感知骨骼连续性中断,严重时骨折端可穿透皮肤形成开放性伤口。
5、医学检查
X线检查能直接显示骨折线、骨碎片移位等征象,CT扫描对隐匿性骨折更敏感。磁共振成像适用于评估韧带、软骨等软组织损伤程度,超声检查可用于动态观察肌腱完整性。
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采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减轻肿胀,24小时内冷敷每次15-20分钟。避免热敷、按摩或使用活血药物,疑似骨折时需用夹板固定伤处。建议受伤后48小时内就医评估,期间保持患肢制动,补充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促进骨骼修复。恢复期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增加肌肉等长收缩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