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腺样体的危害有哪些
腺样体切除术可能引发术后出血、感染、鼻咽部粘连等短期并发症,少数情况下可能影响免疫功能或导致中耳炎复发。腺样体肥大通常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或遗传因素引起,表现为鼻塞、睡眠打鼾、听力下降等症状。
术后出血多发生在24小时内,与手术创面渗血或凝血功能异常有关,需及时压迫止血或电凝处理。感染风险持续1-2周,表现为发热、咽痛、鼻腔异味,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控制。鼻咽部粘连可能导致持续性鼻塞,需通过鼻内镜分离术处理。
免疫功能影响多见于3岁以下幼儿,因腺样体参与局部免疫防御,切除后可能暂时增加呼吸道感染概率。中耳炎复发与咽鼓管功能失调相关,需配合鼓膜穿刺或置管治疗。术后护理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剧烈咳嗽和过热饮食。
术后应定期复查鼻咽部恢复情况,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需立即就医。日常需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避免接触过敏原和二手烟。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轻鼻腔水肿,建议术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和乘坐飞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