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肠胃炎的症状有哪些
肠胃炎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脱水等。肠胃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恶心呕吐
肠胃炎早期常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感明显,可能伴随反酸。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多为水样物,细菌感染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频繁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轻度呕吐可通过少量多次饮水缓解,严重时需就医。
2、腹痛腹泻
腹部绞痛是典型症状,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腹泻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水样或糊状,细菌性肠炎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持续腹泻易引发肛周皮肤刺激,排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洁。
3、发热乏力
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严重感染可能超过39摄氏度。发热时常伴全身肌肉酸痛、头晕头痛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嗜睡或烦躁不安,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4、食欲减退
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明显的食欲下降,甚至闻到食物气味就会恶心。急性期建议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稀饭、面条等低纤维食物。避免强迫进食加重胃肠负担。
5、脱水
呕吐腹泻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可能出现口干、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婴幼儿前囟凹陷、哭时无泪是危险信号。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出现意识模糊、四肢冰凉等重度脱水症状需立即静脉补液。
肠胃炎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风险。饮食遵循从清流质到低渣饮食的渐进原则,禁食辛辣刺激、高糖及高脂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呕吐物排泄物要及时清理消毒。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无改善,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意识改变等严重表现时,应立即前往消化内科或急诊科就诊。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