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急性期应该怎么治疗
心肌炎急性期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心电监护、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毒性、细菌感染和物理损伤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以减少心脏负荷,避免活动诱发心力衰竭。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持续心电监测直至症状稳定。卧床时间通常为2-4周,严重者需延长至6周以上。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辅酶Q10胶囊改善心肌代谢,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盐酸曲美他嗪片调节能量代谢。合并心律失常时可能需胺碘酮注射液,严重心力衰竭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所有药物均需严格监测不良反应。
3、心电监护
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及ST段变化,及时发现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配备除颤仪应急,每4小时记录生命体征。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临时起搏器干预。
4、营养支持
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限制在2-3克。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加重心脏负担,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维生素B1食物。严重者需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每日热量在25-30kcal/kg。
5、心理疏导
急性期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需专业心理评估并开展认知行为干预。指导腹式呼吸训练缓解紧张,家属参与情感支持。建立治疗信心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心肌炎恢复期应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6个月内禁止竞技性体育活动。保持均衡饮食并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及时复诊。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波动,这些措施有助于心肌细胞修复和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