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动性胃炎能彻底治愈吗
慢性活动性胃炎通常可以治愈,但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长期管理。慢性活动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炎症可逐渐消退。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两种抗生素,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或联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胆汁反流性胃炎需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和结合胆酸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片、铝碳酸镁咀嚼片。自身免疫性胃炎较为罕见,需补充维生素B12并定期监测胃镜。
少数患者因病因复杂或未规范治疗可能迁延不愈,如合并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癌前病变时需加强随访。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也会影响愈合进程。部分患者症状缓解后因饮食不当或压力过大导致复发,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规律进食并细嚼慢咽。戒烟限酒,减少浓茶、咖啡摄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胃镜,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确认根除效果。出现消瘦、黑便等报警症状应及时就医。胃黏膜萎缩患者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叶酸等营养素,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