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第一次除颤后做什么
心脏骤停患者第一次除颤后需立即检查心律并持续心肺复苏,同时准备二次除颤或药物干预。主要措施包括持续胸外按压、评估心律变化、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肾上腺素等。
除颤后若仍为可除颤心律如室颤或无脉性室速,需在持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进行第二次除颤,能量选择与首次相同或提高。若转为不可除颤心律如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则立即持续心肺复苏并每3-5分钟静脉推注1毫克肾上腺素。建立高级气道后应避免过度通气,保持通气频率每分钟10次。监测患者瞳孔反应、脉搏及血氧饱和度,及时纠正可逆性病因如低氧血症、低钾血症或心包填塞。对于顽固性室颤,可考虑静脉注射300毫克胺碘酮或1-1.5毫克/千克利多卡因。
抢救过程中需确保团队分工明确,专人记录用药时间及剂量,避免中断胸外按压超过10秒。复苏后应维持患者核心体温在32-36摄氏度,进行目标体温管理。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后需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查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病因。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史,做好长期神经功能评估准备,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