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栓塞是怎么造成的
主动脉栓塞主要由血栓脱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心脏疾病、血管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疼痛、肢体苍白或脉搏消失等症状。
1、血栓脱落
深静脉血栓或心房颤动形成的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主动脉,阻塞血管。可能与长期卧床、术后制动等因素有关,需通过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或手术取栓干预。
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主动脉内不稳定的脂质斑块破裂后暴露胶原纤维,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栓塞。常伴随高血压、高脂血症,需控制危险因素并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3、心脏疾病
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病变可能导致附壁血栓形成并脱落。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等药物。
4、血管损伤
主动脉夹层、血管介入操作或外伤可导致内膜撕裂,局部血栓形成阻塞管腔。需通过覆膜支架植入术或血管修补术恢复血流。
5、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恶性肿瘤或妊娠等因素可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需根据病因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
预防主动脉栓塞需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避免久坐不动;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出现突发胸痛、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保持饮食清淡并补充足量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