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牙龈萎缩
牙龈萎缩可通过观察牙龈边缘退缩、牙根暴露、牙齿敏感、牙齿松动、牙缝变大等症状判断。牙龈萎缩可能与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创伤、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
1、牙龈边缘退缩
牙龈萎缩最直观的表现是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导致牙冠部分暴露增多。健康牙龈应紧贴牙颈部,若发现牙龈线明显下移,可能提示萎缩。牙周炎患者因长期炎症破坏牙周组织,牙龈会出现不规则退缩。刷牙力度过大或使用硬毛牙刷也可能导致机械性牙龈损伤。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并采用巴氏刷牙法,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干预。
2、牙根暴露
牙龈萎缩后牙根表面逐渐暴露,肉眼可见牙齿颈部呈现黄色牙骨质。暴露的牙根缺乏牙釉质保护,容易发生龋齿或楔状缺损。牙周炎引起的萎缩常伴随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过快可能造成暂时性牙龈退缩。暴露牙根可使用脱敏牙膏缓解敏感,严重者需进行牙龈移植手术。
3、牙齿敏感
牙根暴露会导致冷热酸甜刺激引发短暂尖锐疼痛,这是牙本质小管开放引起的敏感症状。牙龈萎缩程度与敏感症状正相关,前牙区因唇侧骨板较薄更易出现。夜磨牙或紧咬牙可能加速牙龈退缩。脱敏治疗可选择氟化钠凝胶或树脂封闭剂,顽固性敏感需进行牙周治疗。
4、牙齿松动
晚期牙龈萎缩伴随牙槽骨吸收时,牙齿会出现病理性松动。牙周炎导致的萎缩常从牙间隙开始,形成黑色三角区。糖尿病患者牙龈萎缩进展较快。松动牙需进行牙周夹板固定,重度松动可能需拔除后修复。定期洁治可延缓牙周组织破坏。
5、牙缝变大
牙龈退缩后牙间乳头萎缩,导致牙齿间出现可见缝隙,食物嵌塞概率增加。遗传性牙龈薄弱者更易出现间隙性萎缩。牙齿排列不齐会造成局部牙龈受力不均。隐形矫治器可能改善因错颌畸形导致的萎缩。牙缝清洁需配合牙线或间隙刷,防止继发龋齿和牙龈炎症。
预防牙龈萎缩需采用软毛牙刷每日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避免横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牙签等尖锐物品刺激牙龈。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对牙周组织的损害。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孕妇应注意激素变化对牙龈的影响。发现牙龈退缩迹象应及时就诊,早期可通过龈下刮治控制炎症,中重度萎缩需考虑膜龈手术治疗。日常可使用含氟漱口水强化牙本质,但避免长期使用酒精含量过高的漱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