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改变
腰椎退行性改变是指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结构随年龄增长出现的生理性老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慢性腰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髓核脱水导致椎间隙变窄,纤维环出现裂隙,可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常见表现为久坐后腰部酸胀,晨起时僵硬感明显。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小关节增生
腰椎关节突关节软骨磨损后出现骨赘形成,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放射痛。典型症状为转身时关节弹响,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物理治疗如超短波治疗配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可改善症状。
3、韧带钙化
黄韧带等软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可能引发椎管狭窄。特征性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行走数百米即需蹲下休息。严重时需考虑椎管减压术,日常可使用腰围支撑保护。
4、骨质疏松
椎体骨量减少可能导致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绝经后女性。表现为身高变矮、驼背畸形,轻微外力即可引发剧痛。基础治疗需补充碳酸钙D3片,疼痛明显时联用阿仑膦酸钠片。
5、肌肉代偿失衡
腰背肌群为维持稳定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能引发肌筋膜炎。触诊可发现明显压痛点,热敷后症状减轻。建议进行核心肌群训练,疼痛期可短期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
腰椎退行性改变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睡眠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双膝间夹枕;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每日晒太阳30分钟;急性期疼痛可使用热水袋热敷,温度不超过50℃;康复期推荐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每周锻炼3-5次,每次不超过40分钟。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