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消融术适应症
房颤消融术的适应症主要有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以及存在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房颤消融术是通过导管技术消除心脏异常电信号的手术方式,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房颤患者。
1、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指发作时间短于7天且能自行终止的房颤。这类患者通常症状明显,如心悸、气短或乏力,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消融术可针对肺静脉异常放电灶进行隔离,有效减少复发概率。术后需配合抗凝治疗,并定期监测心电图。
2、持续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超过7天或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的房颤。长期房颤可能导致心房结构重构,增加卒中风险。消融术通过改良心房基质,阻断维持房颤的折返环路。术前需评估心房大小和功能,术后仍需长期抗凝管理。
3、药物无效房颤
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治疗反应差或无法耐受副作用的患者,消融术可作为替代方案。药物无效可能与个体代谢差异或房颤机制复杂有关。消融前需全面评估药物使用史及不良反应,术后可能仍需辅助药物治疗。
4、合并心衰房颤
房颤与心力衰竭常互为因果,快速心室率可加重心功能恶化。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消融术能改善心室率控制,部分患者心功能可逐渐恢复。术前需优化心衰药物治疗,评估手术风险与获益比,术后需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
5、血栓高风险房颤
存在CHA2DS2-VASc评分高危因素的患者,即使成功消融后仍需根据评分决定抗凝时长。消融术本身不能完全消除左心房血栓形成风险,尤其对于存在左心房扩大或自发显影的患者。术前需经食道超声排除心房血栓,术后抗凝方案需个体化制定。
房颤消融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初期。定期随访心电图和动态心电监测,监测有无房颤复发。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遵医嘱坚持抗凝治疗。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复查,术后3-6个月是复发监测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