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调整喂养、光照治疗、药物治疗、监测胆红素水平、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新生儿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喂养不足、溶血性疾病、肝胆功能发育不全、感染等因素引起。
1、调整喂养
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频率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建议每2-3小时喂养一次。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需确保有效吸吮,避免摄入不足。若母乳不足可暂时补充配方奶,但无须停止母乳喂养。喂养后轻拍背部帮助排气,减少腹胀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2、光照治疗
蓝光照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有效方法,适用于中重度黄疸。治疗时需裸露皮肤并遮盖眼睛及会阴,光照时间通常持续24-48小时。治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光照后可能出现短暂腹泻或皮疹,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3、药物治疗
严重黄疸可遵医嘱使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片,或白蛋白注射液帮助结合胆红素。溶血性黄疸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抑制溶血。所有药物均需严格按剂量使用,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4、监测胆红素水平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或血液检测可动态评估黄疸程度,高危新生儿需每8-12小时监测一次。记录胆红素曲线变化,警惕胆红素脑病风险。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应制定更严密的监测方案,胆红素上升过快需及时干预。
5、预防感染
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日用75%酒精消毒直至脱落。接触新生儿前严格洗手,避免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衣物及用品需高温消毒,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出现发热、拒奶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感染可能加重黄疸程度。
护理期间需每日观察皮肤黄染范围是否扩大,记录大小便次数及颜色。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药制剂,防止诱发溶血。出院后继续监测黄疸消退情况,若2周未退或反复出现需排查胆道闭锁等疾病。母乳性黄疸可持续3-12周,只要新生儿精神状态良好且体重增长正常可继续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