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是什么样子
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的白色或灰白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白色斑块、表面粗糙或增厚、可能伴随灼痛感、斑块无法擦除、部分伴有溃疡或红斑等特征。
1、边界清晰的白色斑块
口腔白斑最典型的表现为黏膜上出现界限分明的白色或灰白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大小可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斑块边缘常呈锯齿状或地图状,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明显。这种白斑可能单发或多发,常见于颊黏膜、舌缘、牙龈或口底等部位。
2、表面粗糙或增厚
白斑表面多呈现粗糙的颗粒状、皱纹状或疣状突起,触诊时可感到黏膜增厚变硬。部分病例可见表面出现裂纹或沟纹,严重时可能发生角化过度。这种质地改变是白斑区别于其他口腔白色病变的重要特征。
3、可能伴随灼痛感
约三成患者会出现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的灼痛或敏感症状,尤其在病变位于舌部时更为明显。这种不适感可能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程度从轻微刺痛到剧烈疼痛不等。疼痛程度与病变的恶性转化风险无直接相关性。
4、斑块无法擦除
与真菌感染引起的伪膜性白斑不同,口腔白斑无法通过棉签擦拭去除。这是鉴别诊断的关键点之一。斑块附着牢固,强行刮除可能导致黏膜出血,但不会改变病变的基本形态。
5、部分伴有溃疡或红斑
进展期白斑可能出现红斑区、糜烂或溃疡,这种情况被称为红斑型白斑或混合型白斑。红斑成分的出现往往提示更高的恶变风险,需要特别警惕。溃疡面可能反复发作,愈合缓慢。
发现口腔白斑应及时到口腔黏膜科就诊,避免吸烟、饮酒、嚼槟榔等刺激因素。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避免进食过烫、辛辣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持续存在的白斑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性质。若出现病变增大、出血、硬结等变化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