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需要治疗吗
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表现,通常需要根据斑块稳定性、狭窄程度及症状决定是否治疗。动脉斑块的形成主要与血脂异常、内皮损伤、炎症反应、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管理。
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慢性过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内皮沉积后,引发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逐渐积累为脂质核心。同时,炎症反应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帽形成,最终导致斑块结构不稳定或管腔狭窄。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加速内皮损伤,增加斑块破裂风险。
稳定型斑块若未引起明显血管狭窄<50%,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延缓进展。不稳定型斑块或狭窄超过70%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卒中,需积极治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可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能预防血栓形成。严重狭窄者可能需支架植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日常需严格控盐控油,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避免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戒烟并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每年复查颈动脉超声或冠脉CTA评估斑块变化。出现胸闷、头晕等缺血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