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后未消肿怎么办
踝关节骨折后未消肿可通过抬高患肢、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压力包扎、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踝关节骨折后肿胀通常与局部炎症反应、血液循环障碍、软组织损伤、关节积液、康复不当等因素有关。
1、抬高患肢
将患肢垫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建议在卧床或坐位时用枕头支撑小腿,每日保持12小时以上。此方法可减少毛细血管渗出,缓解因静脉淤血导致的肿胀,同时避免长时间下垂引发张力性水泡。
2、冷热敷交替
急性期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能收缩血管减轻炎性渗出。72小时后改用热敷,温度不超过40℃,每日3次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冷敷时用毛巾隔开皮肤,热敷避开金属内固定物,避免温度刺激加重肿胀。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迈之灵片减轻静脉淤血,塞来昔布胶囊控制无菌性炎症。若伴随感染需联用头孢克洛分散片,严重水肿可短期服用呋塞米片。药物需配合血常规监测,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4、压力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自足尖向小腿螺旋式缠绕,压力均匀且露出趾端观察血运。每日拆除2次进行皮肤护理,包扎时避开骨折固定部位。压力值维持在20-30mmHg为宜,既能促进淋巴回流又不影响动脉供血。
5、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开始踝泵运动,每小时做30次背伸跖屈。2周后增加膝关节屈伸训练,4周后扶拐部分负重。所有动作需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配合超声波治疗仪促进软组织修复,避免过早负重导致肿胀反复。
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减少水钠潴留,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毫升以内。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等促进胶原合成,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加速组织修复。睡眠时继续抬高患肢,避免侧卧压迫伤肢。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肿胀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绀、剧烈疼痛需立即就诊排查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