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栓有哪些症状

产后血栓可能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发热、呼吸困难、胸痛、头痛等症状。产后血栓通常由血液高凝状态、血管损伤、血流缓慢等因素引起,建议产妇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产后血栓最常见的症状是单侧下肢突发肿胀和持续性疼痛,多发生在小腿或大腿深静脉。由于血液在静脉内凝结形成血栓,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患肢可能出现紧绷感、压痛及行走时疼痛加剧。产妇若发现下肢不对称肿胀,尤其伴随皮肤温度升高,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常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血栓形成部位皮肤可能出现局部发红、温度升高,触摸时有灼热感。这种炎症反应与静脉血流淤滞和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或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产妇需避免揉搓患处,防止血栓脱落。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改善静脉张力的药物,配合弹力袜加压治疗。
若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产妇会突发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伴随血氧饱和度下降。这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口唇发绀、咯血甚至休克。肺栓塞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使用注射用尿激酶、阿替普酶注射液等溶栓药物,或进行介入取栓手术。
肺栓塞引发的胸痛常表现为尖锐性刺痛,随深呼吸或咳嗽加重,可能放射至肩背部。疼痛源于肺动脉压力骤增和胸膜刺激,部分患者伴有心悸、晕厥等症状。临床需通过CT肺动脉造影确诊,治疗需严格卧床休息并监测生命体征,禁用按摩等可能促进血栓脱落的行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产妇可能出现剧烈头痛,伴随恶心、视物模糊或意识障碍。这种罕见但危险的情况与激素变化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需通过MRI静脉成像确诊。治疗需在神经科指导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配合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抗凝,必要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产后产妇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久卧,每天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增加饮水防止血液浓缩,限制高脂食物摄入。穿着医用弹力袜可预防下肢静脉淤滞,剖宫产术后可遵医嘱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出现任何疑似血栓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活血药物。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血管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