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黏

24709次浏览

血液粘稠度过高,其主要症状表现在患者在晨起时头晕,吃过早饭后缓解,尤其是在晚饭过后精神会达到最佳状态。另外,也有一些患者在午后犯困而无法自行控制,在适当休息后即可缓解。而视力突然模糊也是血液粘稠度过高主要症状。

人体各项器官、机能正常运作需要借助于血液。血液若是出现异常情况,比如血液粘稠危害性较大,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稀释血液,促使血液恢复正常。而血粘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危害性越低,所以了解其相关症状非常有必要。那么,血粘症状有哪些?

1、晨起头晕,晚饭后清醒

血液粘稠者,在清晨刚起床时,总是感觉到头晕、全身乏力,而在吃过早饭之后大脑开始变得逐渐清醒。尤其是在晚上饭后,精神状态恢复到最佳状态,有些患者甚至到凌晨都没有睡意。这是血液粘稠过高对人体发出的信号。

2、午饭后犯困

健康者在午饭后犯困可以忍受,但是对于血液粘稠过高者在午饭后犯困却无法自行控制患者,甚至会出现睁不开眼,想要立刻睡觉。若未及时休息,整个下午精神状态不佳若是稍微睡一会儿,精神状态会明显好转。而出现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血液黏稠度过高,大脑血液供血不足所致。

3、视力突然模糊

视力突然变得模糊,也是血液粘稠度过高的主要症状,而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体血液粘稠度增高时,血液不畅一些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到达视神经,引起视神经视网膜等出现暂时性缺氧症状所致。

相关推荐

血常规SAA是什么意思
血常规检测的各个项目中,英文的缩写代码并没有SAA这个情况。在血液系统疾病中,SAA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英文缩写。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个骨髓衰竭性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病人可以出现发热、贫血和出血的症状。重型再障是指的外周血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血红蛋白小于60g/L,网织红细胞小于0.5%,具备上述4个条件就属于重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障往往症状比较重,需要积极的治疗去提升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建议出现了这些变化的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血液科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治疗。重型再障可以通过环孢素、雄激素治疗,更常见的是使用抗人胸腺球蛋白或者抗淋巴球蛋白进行治疗。对一部分年轻患者,有同胞相匹配供者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异基因的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障。
语音时长 01:13

2021-12-30

66606次收听

异常凝血酶原正常值
异常凝血酶原是在肝脏合成异常情况下的结形成的一种物质,特别是在体内缺乏维生素K的情况下,肝细胞不能合成正常的凝血因子,就合成了一种无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酶原。所以异常凝血酶原是肝脏合成凝血酶原过程中,凝血酶原前体未完全羧化而形成的异常产物,没有凝血功能。目前临床上异常凝血酶原是反映肝细胞癌的一种标志物,正常值应该<20μg/L,定性检测应该是阴性的。异常凝血酶原增高见于90%以上的肝细胞肝癌,可高达900μg/L,40%-50%转移性肝癌也会有异常凝血酶原的升高。异常凝血酶原升高的情况下,肝功能出现了问题,除了肝癌之外的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也可能存在异常凝血酶原的轻度偏高情况。此时一定要进行肝功能检查、肝胆系统CT或彩超检查,结合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来综合分析判断原发病,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高度怀疑肝癌的情况下,需要尽快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根据病理分期、肝癌的类型等作出科学的治疗方案。异常凝血酶原如果高于正常值,可能会影响凝血过程,因为正常的凝血因子合成受阻,此时有出血倾向,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的内出血、大出血等。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外源性补充凝血因子,使用凝血药物等进行治疗,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出现。
语音时长 02:05

2021-12-30

91794次收听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原因是什么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离散度的指标,是一个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也就是说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越高,提示红细胞大小差别就越严重,有一定的疾病诊断意义;如果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说明红细胞比正常人的红细胞大小更一致、排列很整齐,如果血常规检查中的其他项目都是正常的,一般临床意义不大。如果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同时伴有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计数下降的情况,考虑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分布宽度比红细胞压积MCV下降的更早,是早期缺铁的指症。可以进一步做贫血三项检查、结合血常规检查来明确诊断,积极补铁治疗。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定期看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来进行疗效观察。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也可能出现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的情况。红细胞分布宽度,通俗的解释就是血液中红细胞大小形状的一致程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小,说明血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很整齐,只要没有显著偏低,并没有什么临床诊断意义,此时定期复查血常规即可;如果红细胞分布宽度越大,说明样本血液红细胞形状大小各不一样,往往和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相关,积极进行检查和治疗。
语音时长 01:50

2021-12-30

101687次收听

血小板偏高是什么病引起
血小板是血细胞成分之一,外周血中血小板数计数超过300×10^9/L时,就是血小板偏高。血小板偏高从发生机制方面来分类,有原发性偏高和反应性偏高,原发性的血小板升高一般找不到病因。反应性血小板偏高具有确切的诱因或者说病因。第一,原发性血小板偏高,目前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系,常见的是JAK2基因突变,引起患者血小板持续升高,这种情况下血小板升高指数都是非常高的,一般超过500×10^9/L。第二,反应性血小板升高。缺铁性贫血可能会有反应性血小板偏高;急性感染时,如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支原体肺炎等,可能会出现血小板代偿性升高,此时应该表现为轻度升高状态。在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出现血小板的升高,如高热状态、烧伤、大量呕吐、腹泻、急性大出血等急性情况下,由于脱水,造成体内水和电解质紊乱,引起血液浓缩,这种情况下血小板计数也会相对升高。另外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转移的患者,由于骨髓功能的异常,造成血小板计数偏高,此时还可能伴有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外周血检查血小板的形态异常等。此外,脾切除以后,由于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减少,也会造成血小板的计数偏高。
语音时长 02:24

2021-12-30

83939次收听

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什么意思
平均血红蛋白量是指外周血中每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是27-34PG,低于27PG是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在临床上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最常见的病因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其次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时,由于缺乏造血的原料,身体不能正常的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总含量就会减少,伴有红细胞的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量也会出现明显减少的情况,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积极补铁、维生素C的治疗,红星充分利用铁元素合成血红蛋白,3-6个月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一般会明显的升高。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检查时候发现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这种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也是偏低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主要是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使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综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进行纠正。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从而造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状态,属于遗传性疾病,难以进行彻底治愈。
语音时长 02:17

2021-12-30

57563次收听

03:20
红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红细胞是外周血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位,红细胞偏高一般是指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升高。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计数有性别差异,成年男性参考值是(4.5-5.5)×10^12/L,成年女性是(3.5-5.0)×10^12/L,新生儿是(6.0-7.0)×10^12/L。红细胞计数高于参考值上限就是红细胞偏高的情况。红细胞偏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血液浓缩后引起红细胞轻度升高,多见于脱水状态的病人,如急性腹泻、大量呕吐、烧伤后或者大出血、手术创伤以后,都可能造成体液丧失过多,此时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数量会偏高;另外肥胖人群、长期营养过剩的人群,夏天大量出汗后也会出现红细胞计数轻度偏高,这些都可能和血液浓缩有关。此时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基本都是正常范围。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就好。第二,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长期高原居民,可能会出现红细胞代偿性升高,要适应这种长期缺氧的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红细胞过多的现象不予处理。第三,红细胞计数特别高的情况下,要警惕是否为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长期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减少血栓事件发生,口服羟基脲或者联合使用干扰素,采取JAK2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降低血红蛋白水平,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02:00
红细胞大小标准是什么
临床上一般以红细胞平均体积,来定义红细胞的大小。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一般介于80~100fl之间。临床上大于100fl的红细胞体积是增大的,小于80fl的红细胞体积是减小的,介于80~100fl叫正细胞性贫血。在显微镜下,红细胞一般6μm~10μm大小。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和输送氧气,红细胞在肺泡中和呼入的氧气结合,形成血氧的红细胞,经过左心时把这部分红细胞泵入到动脉中,最后进入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把氧气输送给组织,使组织获得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气。
02:51
超敏C反应蛋白高什么意思
超敏C反应蛋白偏高,代表的是一种炎症反应,该炎症反应可以是感染性的,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的,最常见的应该是感染性内的细菌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里的扁桃体炎、咽炎,还有气管炎、肺炎、胃肠炎以及尿路感染。细菌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升高,此时经常会看到白细胞内的粒细胞的明显升高,这样的感染性疾病基本上是用抗生素来做治疗,如此C反应蛋白会逐渐降下来。但是,C反应蛋白不光反映着细菌感染,在感染领域内,有某些病毒感染、原虫感染,甚至是真菌感染。
02:58
血小板plt偏高是什么意思
血小板的缩写是plt,plt偏高代表着血小板数量偏高。血小板的正常范围是100到300×10^9/L,数量大于350×10^9/L每升的时候,认为是达到增多的程度。一般情况下,如果血小板的数量达到1000×10^9/L,可认为是非常明显的升高,可考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者是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350到1000×10^9/L属于轻度升高,可能是继发疾病引起,包括慢性的感染性疾病,慢性的出血性疾病与某些肿瘤性疾病。此时,更多的是做慢性感染,慢性出血以及肿瘤排查。
03:00
血液淀粉酶高是怎么回事
血液淀粉酶主要是反映急性胰腺炎,除了血清的淀粉酶,还会做尿的淀粉酶,都是反映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暴饮暴食、大量饮酒造成。急性胰腺炎最开始是胰腺外的分泌细胞出现大量水肿,严重的会出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怀疑急性胰腺炎出现急腹症时,应做血清的淀粉酶检测和尿液的淀粉酶检测。血清的淀粉酶的检测一般在发生后的8到12个小时内开始出现升高,血清淀粉酶超过500单位每升的时候,认为是阳性,主要是通过血清淀粉酶诊断病人的急腹症是否为急性胰腺炎。
儿童白细胞正常值
儿童白细胞正常值主要用于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和炎症感染等疾病的筛查。
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底怎么回事
出现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底,主要是因为生理学变异,病理学变异或者是受到药物的影响。如果患者血红蛋白是降低的,三者均偏低,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如果患者血红蛋白不低,三者偏低,注意有可能会发生缺铁,需要给予补充铁剂的。
红细胞压积偏高是怎么回事
通常情况下,红细胞压积偏高可能是饮水不足、失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绞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因素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
血小板升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当患有川崎病的时候,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大出血,在手术之后护理不当的时候,就会引起血小板升高。另外,当患者受到了病毒的感染的时候,也会引起血小板升高的情况。
球蛋白偏高如何治疗
身体当中的免疫功能出现了问题,就容易导致身体当中的球蛋白偏高,比如肝炎疾病或是胆囊炎疾病。当发现身体当中炎症异样的情况时,患者可以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对发病的情况进行把握,严重的患者可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进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