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引起了牙龈癌
牙龈癌通常由长期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不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刺激及遗传因素共同引起。牙龈癌早期可能表现为牙龈溃疡、牙齿松动、口腔出血等症状,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
1、长期吸烟饮酒
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和酒精代谢产物会持续损伤口腔黏膜细胞,导致DNA突变概率增加。临床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牙龈癌患者有长期吸烟或酗酒史。戒烟限酒是首要预防措施,同时需定期进行口腔癌筛查。
2、口腔卫生不良
牙菌斑堆积和牙周病可能引发慢性牙龈炎,持续炎症会促进细胞异常增生。建议每日使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龈边缘,配合牙线清除邻面菌斑,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洁牙。
3、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16/18病毒可通过口腔黏膜微小破损感染上皮细胞,其E6/E7癌蛋白会干扰抑癌基因功能。接种HPV疫苗有助于预防相关口腔癌变,出现口腔疣状增生时应及时就医。
4、慢性炎症刺激
不合适的义齿边缘摩擦、尖锐牙体缺损等机械刺激可造成牙龈反复损伤。临床常见病例因长期忽视修复治疗导致癌变,建议及时调磨锐利牙尖,更换不合规格的修复体。
5、遗传易感性
某些基因突变如TP53、CDKN2A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家族史者应加强口腔自查,注意观察牙龈颜色改变或久治不愈的溃疡,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
预防牙龈癌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配合抗菌漱口水减少菌斑;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补充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避免咀嚼槟榔等致癌物;建议吸烟者每年接受口腔黏膜病专科检查,发现牙龈白斑、红斑等癌前病变时及时进行组织活检。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维持口腔湿润环境,使用冲牙器清洁手术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