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引起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主要由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引起,常见症状包括鼻痒、喷嚏、鼻塞和流清涕。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及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主要与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有关。
1. 花粉过敏
树木、草类和杂草的花粉是春季至秋季的主要过敏原。当过敏体质者吸入花粉颗粒后,免疫系统误判为有害物质,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亢进。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发作、水样鼻涕增多,部分患者伴有眼结膜充血。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或西替利嗪滴剂控制症状。
2. 尘螨致敏
尘螨排泄物中的蛋白质可诱发常年性过敏反应,但在潮湿季节症状加重。这些微小生物常滋生在床垫、地毯等纺织品中,其致敏蛋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引发持续性鼻塞和夜间咳嗽。建议使用防螨床罩并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必要时可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3. 霉菌孢子
腐烂植被、潮湿墙壁等环境中的霉菌在雨季大量繁殖,释放的孢子随空气传播。交链孢霉和曲霉等菌种的孢子蛋白可激活Th2淋巴细胞,促进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表现为晨起鼻痒加重和黏稠鼻涕。患者需避免接触枯叶堆等霉变环境,急性发作时可选用氮卓斯汀鼻喷剂配合布地奈德气雾剂。
4. 遗传易感性
约60%患者存在家族过敏史,特定基因如HLA-DQ、IL-4受体基因多态性会增加发病风险。这类患者血清总IgE水平通常显著升高,对低浓度过敏原即可产生强烈反应。建议有家族史者提前进行过敏原筛查,在花粉季节前2周预防性使用色甘酸钠滴鼻液。
5. 空气污染协同
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氮和臭氧可损伤呼吸道屏障功能,增强过敏原穿透能力。悬浮颗粒物还能作为过敏原载体,延长花粉在鼻腔的停留时间。此类患者症状往往更持久且对常规药物反应较差,需在医生指导下加用奥马珠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应每日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冲洗鼻腔,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防花粉口罩。卧室定期使用除湿机控制湿度在40%-60%,避免饲养毛绒玩具等易积尘物品。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等食物,有助于减轻黏膜炎症反应。若出现持续头痛、嗅觉减退或哮喘样症状,需及时到变态反应科进行肺功能检查和鼻内镜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