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有哪些
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术后出血、胃排空障碍、营养吸收障碍等并发症。手术方式、个体差异及术后护理等因素可能影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1、吻合口瘘
吻合口瘘是胃与肠管吻合处发生渗漏,多因局部血供不良或缝合技术问题导致。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剧烈腹痛、高热、腹膜刺激征等症状。需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严重时需二次手术修补。吻合口瘘在术后3-7天高发,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倾倒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种类型。早期倾倒综合征因食物快速进入小肠引起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表现为进食后10-30分钟出现心悸、出汗、腹泻。晚期倾倒综合征与反应性低血糖相关,多发生在餐后2-3小时。调整饮食方式为少量多餐、避免高糖饮食可有效预防。
3、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可发生在吻合口、残胃或腹腔内,表现为呕血、黑便或引流管引流出新鲜血液。出血原因包括血管结扎不牢、应激性溃疡等。轻度出血可通过药物止血治疗,严重出血需内镜下止血或再次手术。术后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4、胃排空障碍
胃排空障碍分为功能性胃瘫和机械性梗阻两类。功能性胃瘫与迷走神经损伤相关,表现为持续性饱胀、呕吐。可通过胃肠减压、促胃动力药物治疗。机械性梗阻多由吻合口水肿或粘连导致,严重时需手术解除梗阻。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该并发症。
5、营养吸收障碍
胃大部切除后胃酸分泌减少、内因子缺乏可导致铁、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引发贫血。食物排空加快可能引起脂肪泻。需定期监测营养指标,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建议采用高蛋白、低脂、富含微量元素的饮食结构,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制剂。
胃大部切除术后需长期随访,定期进行血常规、生化、维生素水平等检测。饮食应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过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3-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复诊,必要时进行胃镜或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