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如何治疗
腹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腹腔引流、手术清创、营养支持和疼痛管理等方式治疗。腹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消化道穿孔、外伤、腹腔手术并发症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腹膜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菌群失调。
2、腹腔引流
对于腹腔积脓患者需在超声引导下放置引流管,引流脓性分泌物并冲洗腹腔。操作时需严格无菌技术,每日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引流管一般保留5-7天。
3、手术清创
继发于消化道穿孔或坏疽性阑尾炎的腹膜炎需急诊手术,包括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等。术后需留置腹腔引流管,配合广谱抗生素治疗。
4、营养支持
重症患者需通过肠外营养补充热量和蛋白质,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可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5、疼痛管理
根据疼痛程度选用不同镇痛方案,轻度疼痛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中重度疼痛可使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需注意阿片类药物可能抑制肠蠕动。
腹膜炎康复期应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和腹痛变化。建议逐步恢复活动量,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出现发热或腹痛加重需及时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