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哺乳期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哺乳期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期铁储备不足、哺乳期铁需求增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哺乳期女性应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避免与咖啡、浓茶同食,这些饮品会抑制铁的吸收。每日饮食应保证红肉摄入,配合深色绿叶蔬菜补充叶酸。
2、补充铁剂
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等铁剂。铁剂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黑便、便秘等不良反应,可配合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便秘症状。补铁治疗需持续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充2-3个月。
3、治疗原发病
若贫血由消化道出血引起,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或行内镜下止血。月经过多者可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调节月经。慢性肾病导致的贫血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
4、输血治疗
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需考虑输注浓缩红细胞。输血前需完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警惕输血反应的发生。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缺铁性贫血多属气血两虚,可服用归脾丸、八珍颗粒等中成药调理。食疗方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红枣枸杞粥等药膳。针灸选取足三里、血海等穴位,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改善气血。
哺乳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哺乳期间避免擅自用药,所有治疗措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情绪影响乳汁分泌。注意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出现头晕、乏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