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出有盆腔炎尿路感染怎么办
盆腔炎和尿路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热敷缓解、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保持会阴清洁等方式治疗。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手术操作等因素引起,尿路感染可能与尿道结构异常、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相关。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等药物。尿路感染常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盐酸环丙沙星片等。使用前需明确过敏史,完成足疗程治疗以避免耐药性。盆腔炎合并发热或脓肿时可能需要静脉给药。
2、热敷缓解
下腹热敷可帮助缓解盆腔炎引起的坠胀疼痛。将40-45℃热水袋裹毛巾放置下腹,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急性发作期禁用热敷,尿路感染伴血尿时也需暂停。热敷后需及时擦干皮肤,避免低温烫伤。
3、调整饮食
建议选择冬瓜、黄瓜等利尿蔬果,限制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盆腔炎患者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尿路感染期间减少高糖饮食。合并发热时需保持清淡流质饮食,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
4、增加饮水量
每日饮水2000-2500毫升可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建议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可交替选择淡竹叶水、玉米须水等具有辅助利尿作用的饮品,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5、保持会阴清洁
每日用温水从前向后清洗会阴,避免使用碱性洗剂。盆腔炎治疗期间禁止盆浴,尿路感染后需及时更换内裤。性行为前后注意清洁,急性期禁止同房。如厕后擦拭方向应保持由前向后,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
治疗期间需避免久坐、憋尿等行为,穿着宽松棉质内裤。观察体温及分泌物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脓性分泌物或血尿需及时复诊。完成抗生素疗程后建议复查尿常规及妇科检查,确认感染是否彻底清除。日常可适当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但急性炎症期需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