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的病因
慢性牙髓炎主要由龋齿未及时治疗、牙齿磨损、牙周病、牙齿外伤、不良修复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冷热刺激痛、自发痛、咬合不适等症状。
1、龋齿未及时治疗
龋齿是慢性牙髓炎最常见的原因。当龋坏深入牙本质层时,细菌及其毒素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侵入牙髓,导致牙髓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反应。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冷热敏感,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持续性钝痛。治疗需清除腐质后行盖髓术或根管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氢氧化钙糊剂、碘仿糊剂等。
2、牙齿磨损
长期咀嚼硬物、夜磨牙症或刷牙方式不当造成的牙齿过度磨损,会使牙本质暴露。外界刺激直接作用于牙本质小管,引发牙髓慢性炎症。特征为进食酸痛,严重者可出现定点性咀嚼痛。建议使用脱敏牙膏,必要时可采用树脂充填或全冠修复保护患牙。
3、牙周病
重度牙周炎时,牙周袋内的细菌可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逆行感染牙髓。这类患者往往先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牙周症状,后出现牙髓炎症状。治疗需同步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根管治疗,常用牙周塞治剂如派丽奥软膏辅助控制感染。
4、牙齿外伤
撞击导致的牙冠折断或隐裂可能使牙髓直接暴露,也可能通过裂纹造成细菌微渗漏。外伤后初期可能无症状,数月后逐渐出现冷热刺痛。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活髓保存术或根管治疗,隐裂牙可使用全冠修复防止折裂。
5、不良修复体
边缘不密合的充填体或修复体会导致微渗漏,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长期刺激可诱发牙髓慢性炎症。常见于补牙后数月出现咬合不适或冷热刺激延长现象。需拆除不良修复体后重新治疗,根管治疗后建议采用纤维桩核冠修复。
预防慢性牙髓炎需定期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避免用牙齿开瓶盖等硬物咬合行为;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控制牙周炎进展;外伤后及时就诊检查牙髓活力。已发生慢性牙髓炎者应尽早就医,拖延治疗可能导致根尖周炎、牙槽骨吸收等并发症。日常可选择含氟牙膏维护口腔环境,避免过冷过热食物刺激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