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怎么造成的
心肌缺血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微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心肌缺血通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与长期高脂饮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动脉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血流减少引发心肌供氧不足。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临床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和改善血流。
2、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指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导致管腔暂时性狭窄,多与吸烟、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因素相关。典型表现为静息状态下突发心前区绞痛,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确诊后可使用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硝酸甘油喷雾剂等血管扩张剂,同时需避免诱因。
3、心肌耗氧量增加
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快速性心律失常等疾病会导致心肌耗氧量超过供氧能力。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心悸伴呼吸困难,运动耐量明显下降。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甲亢患者服用甲巯咪唑片,贫血者补充琥珀酸亚铁片,房颤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片控制心率。
4、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一氧化碳中毒、重度贫血、高原缺氧等情况会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心肌细胞因氧供不足出现代谢紊乱,表现为全身乏力伴心前区不适。需立即脱离中毒环境或吸氧治疗,贫血患者需服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造血药物。
5、微循环障碍
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可引起心肌微血管病变,即使冠状动脉通畅仍会发生缺血。表现为非典型胸痛,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但冠脉造影正常。治疗需控制血糖,使用尼可地尔片改善微循环,配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调节血管功能。
心肌缺血患者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出现胸痛持续加重或休息不能缓解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血管再通治疗时机。吸烟者应彻底戒烟,饮酒者需限制酒精摄入,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冠状动脉痉挛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