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腹泻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保持清洁卫生、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等方式护理。腹泻可能由喂养不当、感染、过敏、乳糖不耐受、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高脂肪或刺激性食物。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可尝试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减少胃肠刺激。喂养时需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喂食过多加重肠道负担。
2、保持清洁卫生
每次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臀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清洗后轻轻拍干并涂抹护臀霜,预防尿布疹。护理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需彻底洗手,奶瓶、餐具等用品每日煮沸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补充水分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补充电解质。母乳喂养者可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奶粉浓度。观察新生儿尿量,若6-8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应及时就医。
4、观察症状变化
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量,注意是否伴随发热、呕吐、血便等症状。若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体温超过38℃或便中带血也需及时就诊。
5、必要时就医
细菌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病毒性腹泻以对症治疗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严重脱水可能需静脉补液,先天性代谢异常等特殊病因需专科诊治。
护理期间需维持适宜室温,避免腹部受凉。母亲若哺乳应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休息。腹泻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喂养,可添加婴幼儿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定期测量体重监测营养状况,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物。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至儿科就诊完善便常规、轮状病毒检测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