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崴脚严重程度
崴脚严重程度可通过疼痛程度、肿胀范围、关节活动度、皮肤颜色变化及行走能力综合判断。轻度崴脚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和肿胀,重度崴脚可能出现剧烈疼痛、广泛淤青和无法负重。
轻度崴脚通常仅有韧带轻微拉伸,疼痛集中在踝关节外侧,肿胀局限在踝骨周围,皮肤无明显淤青,关节可轻微活动且能勉强行走。中度崴脚伴随韧带部分撕裂,疼痛辐射至足背,肿胀扩散至足弓,出现局部淤紫,关节活动受限且行走困难。重度崴脚提示韧带完全断裂或骨折,疼痛剧烈且持续,肿胀蔓延至小腿,皮肤出现大面积淤血,关节无法活动且完全不能负重。
特殊情况下需警惕并发症,如韧带断裂可能伴随关节弹响或松动感,骨折时可能出现骨擦音或异常突起。若崴脚后出现麻木、刺痛或足部温度异常,可能提示神经血管损伤,需紧急处理。
崴脚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24小时内冰敷每次15-20分钟以减少肿胀,48小时后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时需注意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回流。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等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体征,应及时就医进行X线或核磁共振检查,排除骨折及韧带严重损伤。日常应选择防滑鞋具,避免在湿滑路面奔跑,运动前做好踝关节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