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得了湿疹
湿疹可通过皮肤红斑、丘疹、渗出、瘙痒等症状判断,常见类型有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湿疹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红斑与丘疹
湿疹早期常出现边界不清的红斑和密集小丘疹,多对称分布于面部、手肘、膝盖屈侧等部位。急性期皮损呈鲜红色,伴随灼热感,可能与接触洗涤剂、花粉等过敏原有关。若反复搔抓可能继发感染,表现为脓疱或结痂。
2、渗出倾向
急性湿疹特征为表皮水疱破裂后渗出淡黄色液体,形成糜烂面。常见于婴幼儿头面部,成人多见于手足部。长期潮湿环境会加重渗出,需保持患处干燥,避免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3、慢性苔藓化
反复发作的湿疹会导致皮肤增厚、纹理加深,呈现苔藓样改变,伴随色素沉着或脱失。这类皮损瘙痒剧烈,夜间加重,常见于小腿、颈部等摩擦部位,与皮肤屏障长期受损有关。
4、剧烈瘙痒
湿疹瘙痒具有阵发性特点,温度变化或情绪紧张时加剧。搔抓会形成抓痕、血痂,可能诱发神经性皮炎。特应性体质患者更易出现顽固性瘙痒,需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碱性肥皂。
5、特殊类型表现
钱币状湿疹表现为圆形斑块,干燥型湿疹多见于老年人四肢。汗疱疹好发于手掌脚底,呈深在性水疱。职业性湿疹多与接触化学物质相关,需通过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湿疹患者应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日常使用无刺激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室内湿度保持在50%左右。记录可疑诱发因素,减少接触洗涤剂、金属饰品等潜在致敏物。若皮损持续扩散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或皮肤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