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耗盐综合症
脑性耗盐综合症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肾脏排钠异常增加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低钠血症、多尿和脱水。该病需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鉴别,治疗关键在于纠正低钠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脑性耗盐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心房利钠肽分泌异常有关。当脑组织受损时,心房利钠肽释放增加,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导致尿钠排泄显著增多。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低钠血症,血钠水平可低于130mmol/L,伴随尿钠浓度超过40mmol/L。典型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甚至癫痫发作,严重时可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诊断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除血钠和尿钠检测外,需排除肾上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其他原因导致的低钠血症。头颅CT或MRI可帮助明确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病变。治疗上需根据血钠下降速度和程度选择补钠方案,轻度低钠可通过口服补盐纠正,中重度需静脉输注高渗盐水。同时需密切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和血钠变化,避免过快纠正引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脑性耗盐综合症患者恢复期应保持适度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避免大量饮水加重低钠。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若出现乏力、嗜睡等不适需及时就医。对于存在脑卒中、颅脑外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必要时进行内分泌功能评估。日常饮食可适当增加咸味食物,但合并高血压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钠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