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石怎么办
牙石是牙菌斑矿化形成的硬质沉积物,可通过超声波洁牙、手工刮治等方式清除。牙石形成主要与口腔清洁不足、唾液成分异常、牙齿排列不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
1、口腔清洁不足
长期刷牙不彻底或未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食物残渣与细菌混合形成牙菌斑,48小时内未清除便会逐渐钙化成牙石。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理邻面。出现牙石后需由医生使用龈上洁治术处理。
2、唾液成分异常
唾液酸碱度失衡或钙磷含量过高时,会加速牙菌斑矿化进程。这类人群需定期进行唾液检测,必要时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改善唾液环境。已形成的牙石需采用超声波洁牙机震荡去除。
3、牙齿排列不齐
错位牙、拥挤牙易形成清洁死角,导致局部牙石堆积。正畸治疗可改善牙齿排列,矫治期间应加强使用冲牙器辅助清洁。对于现有牙石,需配合使用手工刮治器进行根面平整。
4、牙龈炎
牙龈炎症会导致龈沟液渗出增多,其中的矿物质沉积会促进牙石形成。这种情况需先控制炎症,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治疗,炎症消退后再行洁治术。
5、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可能改变唾液成分,增加牙石形成概率。这类患者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每3-6个月进行一次预防性洁牙,推荐使用橡皮杯抛光延缓牙石再生。
日常预防牙石需建立科学的口腔护理习惯,选用含焦磷酸盐的牙膏抑制矿化,避免吸烟等加重色素沉积的行为。洁牙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染色食物,使用抗敏感牙膏缓解可能出现的牙齿敏感。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牙石可有效预防牙周病进展。若洁牙后出现持续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应及时复诊排除深层牙周病变。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