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淋怎么检查
慢性非淋通常指非淋菌性尿道炎,可通过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尿液检查、病原体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等方式确诊。该病多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
1、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取尿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观察是否存在白细胞及细菌形态。若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且未发现淋球菌,可辅助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该方法操作简便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
2、尿液检查
采集晨起首次排尿的中段尿,通过尿常规分析尿液中白细胞酯酶活性及白细胞计数。若白细胞酯酶阳性且每微升尿液中白细胞超过10个,提示尿道炎症。尿沉渣镜检可进一步观察脓细胞数量。
3、病原体培养
将尿道分泌物或尿液接种于特殊培养基,分离培养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衣原体培养需使用McCoy细胞,支原体培养需观察典型油煎蛋样菌落。培养法特异性高但耗时长,通常需要3-7天。
4、核酸检测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或核酸杂交技术检测分泌物中的病原体DNA。PCR法对沙眼衣原体的敏感度超过90%,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该技术能快速鉴别淋球菌与非淋球菌感染,但需注意避免样本污染。
5、血清学检查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和IgM。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阳性多反映既往感染。血清学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单一抗体阳性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确诊慢性非淋后应避免性生活直至治愈,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穿宽松棉质内裤,避免憋尿及辛辣刺激饮食。治疗期间遵医嘱定期复查,观察病原体清除情况。若出现排尿灼痛加重或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