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有哪些
趾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被动活动、主动活动、负重训练、平衡训练及功能性训练。
1、被动活动
早期可通过他人辅助或器械进行趾关节被动屈伸活动,避免关节僵硬。动作需轻柔缓慢,以无痛为原则,每日重复进行。被动活动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腱粘连。
2、主动活动
骨折稳定后应开始趾关节自主屈伸练习,初期幅度较小,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可进行抓毛巾、弹力带抗阻等训练,每日多次短时练习。主动活动能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预防足部肌肉萎缩。
3、负重训练
根据愈合情况逐步从部分负重过渡到完全负重,初期可借助拐杖或行走靴分散压力。建议先在坐位进行足底压力分布练习,适应后再尝试站立行走。负重训练有助于重建骨骼承重能力,刺激骨痂形成。
4、平衡训练
单腿站立、平衡垫训练可提高足部本体感觉,恢复小关节协调性。初期需扶靠支撑物,每次维持时间从短到长。平衡训练能改善步态稳定性,降低再次跌倒风险,对恢复足弓功能尤为重要。
5、功能性训练
后期可进行踮脚尖、上下台阶、慢跑等复合动作,模拟日常活动需求。训练强度需循序渐进,配合足部肌肉拉伸。功能性训练能全面恢复足部运动能力,缩短重返正常生活的时间周期。
康复期间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挤压骨折部位。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等。训练前后可进行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需暂停训练并及时复查。不同愈合阶段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训练方案,切忌过早进行高强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