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水肿是怎么回事
骨折后水肿可能由局部血管损伤、炎症反应、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渗出、静脉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热敷、加压包扎、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处理。
1、局部血管损伤
骨折发生时外力作用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及组织液渗出至皮下形成肿胀。表现为受伤部位皮肤青紫、按压有波动感。早期可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局部喷涂,配合口服血塞通片改善微循环。若血肿持续增大需穿刺抽吸。
2、炎症反应
骨折后机体启动炎症修复机制,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外渗。常见患处发红发热伴跳痛。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消炎镇痛,外敷氟比洛芬凝胶贴膏。避免过早热敷加重渗出。
3、淋巴回流受阻
骨折断端移位或血肿压迫可能阻塞淋巴管,造成蛋白质-rich淋巴液滞留。特征为皮肤紧绷发亮、按压凹陷恢复慢。建议使用七叶皂苷钠片促进淋巴回流,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睡眠时垫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
4、组织液渗出
制动后肌肉泵作用减弱,静脉压升高促使液体向组织间隙渗出。表现为非凹陷性水肿,常见于下肢骨折。可使用迈之灵片改善静脉功能,穿戴医用弹力袜。每日进行踝泵运动300次以上促进回流。
5、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在损伤血管壁处聚集形成血栓。突发单侧肢体肿胀伴疼痛需警惕。确诊后需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口服利伐沙班片预防扩展。绝对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骨折后2-3天为水肿高峰期,应保持石膏或支具松紧适度。每日检查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若出现麻木、苍白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限制盐分摄入。吸烟患者必须戒烟,尼古丁会延缓骨折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水肿持续超过2周需排查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